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目录
- 第二章 中医是如何看病的
- 一 神医传奇——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
- 二 中医看病之“望”
- 中医“望”之要义——察言观色知健康
- 望五色以知其病
- 望舌象以知五脏六腑
- 三 中医看病之“闻”
- 六字诀
- 六字诀养生发音法
- 四 中医看病之“问”
- 五 中医看病之“切”
- 六 生病的四个层次与中医对治法
- 第一个层次:肌肤受邪及其中医对治法
- 第二个层次:经络受邪及其中医对治法
- 第三个层次:脏腑受邪及其中医对治法
- 第四个层次:病入膏肓(骨髓)及其中医对治法
正文
二 中医看病之“望”
中医讲望闻问切,“望”主要是望脸,观察五色。比如脸发青,说明肝胆有问题,特别是鼻青,预示着胃寒。脸上的经脉主要是胃经,脸上长痘是胃寒,寒引发胃火破它,胃火上攻,导致生痘,说明胃还有劲。在迎香有痣,意味着胃先天就有问题,是先天胃被堵。整个脸色晦暗是胃病,单独额黑是肾水上浮。
中医“望”之要义——察言观色知健康
“望而知之谓之神”,一个好医生,在病人刚进来时,他只要看病人一眼,不只是疾病,包括病人的性格及其他问题都能了如指掌,比如有种人一见到医生就喋喋不休,典型的话痨,这属于肺的虚火过旺,这种人在生活中是人来疯,家里一来人他就欢实,人一走他就疲弱沉默了。还有一种人皮毛很滋润,从不上火,这种人属于肺寒;而皮毛憔悴的人则属于肺热。有的医生一眼就能看出来,这样的医生是很神奇的。其实,学中医的人真不是单纯地学学医理就行的,还得“世事洞明”、“人情练达”,能具备这两点,再加上《黄帝内经》医理的精熟,就是上上医。
望五色以知其病
如果说鼻头红,或者鼻子上长疙瘩,额头长痤疮,这都属于胃火盛。胃火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是因为胃寒导致阳明胃火攻出来破胃寒,火性炎上,就往脸上走,从而造成鼻头红。
望舌象以知五脏六腑
一般说来,整个舌体也按五脏来分。舌尖是心,舌两边是肝胆,舌中间是脾胃,舌后为肾。
但望舌,要先看整体之色。舌色紫,是五脏六腑被郁的标志;两边青紫,肝胆被郁;紫暗在何部位,则郁在何部位。舌色淡,则血不足,有寒;舌后部苔腻,意味着肾寒。舌干是寒大于湿,舌面水汪汪的,是湿大于寒;水舌是胃寒重,湿大于寒,可用附子理中丸调适。舌边尖偏红,有内热,有虚火;舌根黄,火不可化湿,所以显出火象去化湿。舌裂在中,脾胃有伤;裂在舌尖,心气大伤;裂在后面,肾气受伤,这里的裂就是气分开了的象。
三 中医看病之“闻”
所谓闻诊,就是“闻其声而言其情”。其实,人每发出一个声音,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,而感情又是从身体中发出来的,所以声音本质上是五脏六腑的表达。如果肺气损伤,人则悲愁不乐;脾损伤,人则善噫……
肝声为呼,心声为笑,脾声为歌,肺声为哭,肾声为呻
六字诀
中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家陶弘景发明了“六字诀”,也就是发明了用六种声音来治疗五脏疾患的方法——嘘、呵、呼、泗、吹、嘻。这是用声音来养五脏的养生法,比如嘘音能够疏泄肝郁;呵音可以降心火;呼音可以运化脾胃;泗音能够肃降肺气;吹音能够强肾水;嘻音可以通三焦。
当五脏五音出现病变时,还可以用“六字诀”来调理五脏,这时则用五脏相克法。比如,肾虚时的养生法是用肺音泗来补,因为金生水;肺气虚时用脾呼补,取土生金;脾虚心呵补,取火生土;肝虚肾吹补,取水生木,可以明目。
六字诀养生发音法
春嘘明目木扶肝(春天目赤不明,可发嘘音同时目睁睛,治胆气不清眼目之疾。)夏至呵心火自闲(夏天口热舌干,气不通,发呵音,头顶上双手交叉然后下按,去面红和口舌之疮。)秋泗定收金肺润(秋天寒热不和,发泗声,手双擎上撑,治疗流涕、鼻热生疮。)肾吹唯要坎中安(冬天腰膝冷,阳道衰,发吹音,抱膝,治疗目昏耳聋。)三焦嘻却除烦热(平时三焦有热邪,平卧发嘻音,除烦热。)四季常呼脾化餐(腹肚胀满,气闷,四季可以常发呼音,治疗口臭、四肢生疮、食冷积不化。)
四 中医看病之“问”
中医问诊要义——“工”问诊,就是“问而知之谓之工”,这是需要医生做得很细致的一个层面。能够问出很多的问题的,就叫做“工”。“工”是什么概念呢?在某一行当中,很拔尖的人物,就是“工匠”。以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“专业”。
五 中医看病之“切”
“切而知之谓之巧”,指的是切脉的问题,这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方法,它相信人的身体对生命的感悟。比如手指一搭在脉搏上,就能够感悟到一些东西,而这些东西对人生命的认知也是有一定作用的。
六 生病的四个层次与中医对治法
《黄帝内经》认为:“五日谓之侯,三侯谓之气。”即五天为一侯,三个五天即十五天就为一个节气。这句话是说,每过五天事物就会发生一些很微妙的变化,而这些微妙的变化,只有像扁鹊这样的大医才能够透彻地看到
第一个层次:肌肤受邪及其中医对治法
针对这一个层面,中医会有一些特定的治疗方法,比如像热敷法、熏蒸法,还有刮痧、拔罐等,现在众所周知的推拿、足底按摩等,这些也可以解决肌肤受邪的问题。
第二个层次:经络受邪及其中医对治法
中医一向很强调经络,从某种意义上说,经络是一种“活体版”:人活着时,气血旺盛,就能够形成经络;人死了之后,经络就没有了。目前在尸体解剖的时候,就找不到经络。这是因为经络是一种生命现象,是一种活体现象,就好像铁路线路,走的人多了,这条线路就旺盛;而那些大的站点就如同穴位,是气血出入转输的地方。如果哪一天这条路没人走了,也就会渐渐地荒草杂生,不能使用了……人活着,气血足的话,经络就是通畅的;如果人气血衰败,慢慢地经络就会堵塞,它所连缀的脏腑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。
第三个层次:脏腑受邪及其中医对治法
第三个层面,是脏腑出现病变。一般脏腑出现病变,就要用药了。中医用药,有一个基本的原则,就是“用药如用兵”。 中医说开药是“开方子”,为什么?“方乃正也”,也就是说开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。中药讲究配伍,配伍就是要守“方正”的原则,不能乱来,乱来就是怀揣着“希望瞎猫可以碰上死耗子”的心理。上医开方子就像在为我们的生命画一幅画或谱一首美妙的曲子,就好比“桂枝汤”一方,是由五味药(桂枝、白芍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)组成,里面没有一味治感冒的药,可是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可以把感冒给治好,这就是因为它配伍精准,非常和谐。
第四个层次:病入膏肓(骨髓)及其中医对治法
病入骨髓和病入膏肓是一个概念,扁鹊说人病入骨髓时,司命之神也没有办法进行救治。但是在中医里,还有一种方法,就是灸法。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提倡这种方法,正在努力研究。如果要治疗这个层次的病,大家可以去采艾草,然后用艾绒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实施灸法。
总结
本章介绍了中医的诊断方法“望闻问切”,强调通过观察(望)病人的面色和舌象来判断健康状况,听声音(闻)了解情感与脏腑状态,详细询问(问)病史和症状,以及通过脉搏(切)感知身体状况。还探讨了生病的四个层次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,从肌肤受邪到脏腑病变,再到严重的病入膏肓,展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原则。
- Author:非常6+1
- URL:https://matrixcore.top/article/wisdom_of_life_chapter2
- Copyright: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,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, adopt BY-NC-SA agreement.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!